隨著飼養寵物的風氣日盛,可愛的烏龜也成為許多家庭的新成員。但許多人誤以為烏龜是「粗生粗養」的動物,容易忽略了牠們的健康需求。事實上,烏龜和貓狗一樣,也會因為環境不當或照護不足而生病。
本篇文章將帶你深入認識烏龜生病的症狀、特徵,並提供烏龜生病時的建議,特別是當烏龜不吃東西的時候。
🐢 烏龜生病的徵兆
烏龜不像貓狗般會明顯表達不適,牠們是忍耐力極強的動物,當你發現明顯的症狀時,病情可能已經發展一段時間了。
📝 烏龜常見的生病特徵與症狀
- 食慾不振/拒食:健康的烏龜對食物應充滿興趣,若突然不吃或食量減少,可能是生病的早期徵兆。
- 精神萎靡/嗜睡:活動力明顯下降,反應遲鈍,無精打采,長時間躲藏或不動。
- 呼吸異常:張嘴呼吸、流鼻水、鼻孔吹泡泡、發出咕嚕聲,有機會是感冒/肺炎。
- 眼睛問題:眼睛腫脹、發紅、有白色分泌物,導致無法張開(白眼症)。
- 糞便異常:拉肚子、糞便不成形、帶有白色黏膜或血絲,或長時間沒有排泄物。
- 體重減輕: 龜殼下身體感覺空虛或明顯變輕。
- 龜殼/皮膚異常:龜殼變軟、甲片脫落,或皮膚出現白色棉絮狀物。
- 四肢問題:四肢腫大、無力、伸展困難,或有腐皮、爪子脫落。
- 漂浮異常:水龜在水中無法自然下沉,一直漂浮在水面。
- 行為改變:異常焦躁、拼命想爬離容器,或突然變得異常好鬥。

🩺 了解烏龜常見的疾病與病因
當你發現上述烏龜的生病症狀時,很可能你的愛龜正遭受以下常見疾病的困擾。
疾病 | 常見原因 | 症狀 | 防治建議 |
---|---|---|---|
腐皮爛甲、白眼症 | 水質不潔、營養缺乏 | 龜甲變軟、眼睛腫脹/分泌物多 | 保持水質清潔、均衡飲食 |
呼吸系統疾病/肺炎 | 溫差大、免疫力下降、維生素A缺乏 | 流鼻水、鼻子吹泡泡、開口呼吸、側浮、厭食 | 恆定溫度、獸醫抗生素治療 |
代謝性骨病 | 缺乏UVB、鈣質不足或鈣磷比例問題 | 龜殼變軟、骨骼軟化、食慾不振 | 充足UVB照射、飲食補鈣 |
腸炎 | 環境不潔、細菌/寄生蟲感染 | 食慾減退、糞便稀爛/帶血絲 | 保持水質清潔、獸醫抗生素治療 |
口炎 | 口腔創傷、營養缺乏、感染 | 厭食、口腔潰瘍、化膿 | 適當溫濕度、多樣飲食 |
💡 烏龜的健康照護與疾病預防
預防勝於治療!良好的日常照護是避免烏龜生病的最佳方法。
➡️ 環境管理
- 溫度恆定:保持適宜的恆定溫度,避免急劇變化。陸龜需設置溫暖區和涼爽區。
- 水質清潔:對於水龜,必需保持水質清潔!定期更換水,確保水缸大小寬裕。
- 足夠空間:提供足夠的飼養空間,避免過度擁擠。
- 曬背區:提供陸地或高出水面的石塊供烏龜曬背,有助促進血液循環、殺菌潔膚和吸收維生素D3。
- 躲避處:為膽小的烏龜提供躲避空間。
➡️ 飲食管理
- 均衡多樣:提供均衡的飲食,包含新鮮的蔬菜水果和昆蟲、魚肉、蝦肉。
- 營養補充:根據烏龜種類和需求,適量補充鈣質和維生素。
- 新鮮度:確保食物新鮮,避免餵食變質或高脂肪的飼料。
- 餵食量:每次餵食量固定,避免過量。
- 水份:確保烏龜能攝取足夠的水份。
➡️ 隔離與觀察
- 新龜隔離:新購入的烏龜應先單獨隔離飼養一段時間,觀察其健康狀況,確認無疾病後再考慮合缸。
- 病龜隔離:發現烏龜生病應立即隔離,防止傳染給其他烏龜。
- 定期檢查:飼主應定期拿起烏龜檢查其身體狀況,注意是否有異常。
➡️ 避免人為干擾
- 烏龜適應新環境需要時間,避免過度打擾或頻繁拿取。
- 烏龜生病時應讓牠們好好休息,避免強迫餵食或過度搖晃。

🚨 何時尋求獸醫協助?別再猶豫!
一旦發現烏龜出現上述任何異常徵兆,且無法自行判斷或處理時,應儘快帶烏龜就醫。
- 食慾不振持續多日,這可能是嚴重問題的警訊。
- 呼吸困難、側浮、嚴重流鼻水。
- 眼睛嚴重腫脹、無法張開。
- 龜殼或皮膚出現大面積潰爛、出血。
- 長時間沒有排泄物或糞便異常。
- 精神極度萎靡、行動遲緩。
- 懷疑有內部疾病(如結石、腫瘤)。
- 新購入的烏龜,建議先帶去動物醫院進行健康檢查。
⭐ 小提醒:選擇爬蟲類動物的獸醫會更有保障,他們能提供專業的診斷和治療。
常見問題
烏龜生病不吃東西怎麼辦?
首先檢查環境溫度是否適宜,過低可能會導致食慾不振。其次,觀察是否有其他生病症狀。若排除環境因素且持續多日不吃,應立即尋求獸醫協助。
烏龜生病自己會好嗎?
輕微的環境適應不良或壓力可能在調整後自行恢復,但大多數烏龜生病的情況,特別是感染或代謝性疾病,若不經治療很難自行痊癒,甚至會惡化。
烏龜生病看獸醫費用會很高嗎?
爬蟲類專科獸醫的診斷和治療費用會因地區、病情嚴重程度和所需檢查(如X光、血液檢查)而異。
最新文章
- All Posts
- workout
- 寵物
- Back
- 狗
- 貓
- 鳥
- 魚
- 爬蟲
- 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