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狗狗生癬全攻略】原因、症狀、治療和預防方法一文看清

什麼是狗癬?

狗癬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皮膚病,因其病徵常呈圓形、像硬幣般的脫毛斑,所以也稱金錢癬。金錢癬主要由犬小孢子菌等真菌引發。受感染的狗狗皮膚會出現圓形脫毛斑塊、發紅或鱗屑,通常在頭部、耳朵或四肢。狗癬具有傳染性,可傳播給其他動物或人類。雖然聽起來十分可怕,但只要及早發現並妥善治療,狗癬通常可以受到控制。

狗癬有什麼症狀?

1. 圓形脫毛斑

狗癬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就是圓形脫毛斑,這種症狀讓狗狗的皮膚看起來像「環狀」脫毛,約1-5厘米,中央呈灰白色,邊緣發紅或有小丘疹。這些圓形斑塊常出現在狗狗的頭部、耳朵、四肢或尾巴,嚴重時可能合併成較大區域。

2. 皮膚搔癢

受感染的狗狗常因真菌刺激頻繁抓撓、舔舐或啃咬患處,有機會會導致皮膚破損、紅腫或繼發細菌感染。狗狗過度抓撓會加劇炎症,甚至形成濕性皮膚炎。飼主可讓狗狗佩戴防舔頸圈,以防止傷口惡化,並聯繫獸醫開立抗真菌藥膏緩解搔癢。

3. 皮屑與結痂

狗狗患處常會出現大量白色皮屑和結痂,嚴重時可能伴隨異味或滲液,因為真菌已侵蝕皮膚角質層,特別在長毛犬或潮濕環境更易惡化。皮屑可能和散落於或家中四處,增加傳染風險。

4. 毛髮脆弱

狗癬感染會導致毛髮變得脆弱、乾燥,容易斷裂或完全脫落,患處可能會呈現光禿禿的外觀,影響狗狗外觀。長毛犬或幼犬的毛髮損傷可能會更為明顯。飼主應避免自行修剪狗狗患處的毛髮,以免散播真菌孢子。

5. 爪部異常

狗癬可能會狗狗侵襲爪部,導致指甲變脆、變形、分層或脫落。爪部感染常伴隨疼痛和搔癢,導致狗狗行走時跛行或刻意避免觸碰患處。

狗狗生癬的原因

真菌感染

狗癬主要由小孢子菌引起,約70%的病例與此真菌相關,其次為鬚癬菌,這些真菌會侵襲狗狗的皮膚、毛髮與爪甲。真菌孢子可在毛髮或環境物品(如地毯、寵物床)存活長達18個月。

免疫力低下

幼犬、老年犬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狗狗,因免疫力較弱更容易感染狗癬,症狀也可能更嚴重。長期使用類固醇或化療藥物會削弱狗狗的皮膚屏障,使真菌易於侵入。

高風險環境

多狗家庭、收容所或寵物美容院因狗狗頻繁接觸,會增加交叉感染風險。飼主應避免帶狗狗到擁擠的寵物場所,以降低真菌滋生機率。

季節與環境變化

香港的梅雨季與夏季(3-9月)因高溫高濕為真菌提供理想生長環境,狗狗在戶外活動後可能會接觸土壤或草地的真菌。同時,季節變化也會加劇皮膚敏感,增加感染風險。飼主應在戶外活動後檢查狗狗皮膚與毛髮,使用乾淨毛巾擦乾。

不當清潔與護理

不定期洗澡或使用刺激性的沖涼液會損傷狗狗皮膚屏障,使真菌更容易依附著狗狗。飼主應每月使用寵物專用的沖涼液為狗狗清潔,並在洗澡後立即為狗狗抹乾

狗癬有什麼治療方法?

局部治療

  • 剃毛:剃除患處周圍毛髮能減少真菌滋生,保持皮膚乾燥。
  • 抗真菌藥膏:每日2次,連續4-6週,能有效抑壓真菌。
  • 止癢產品:寵物專用抗敏噴霧能緩解搔癢感。

全身治療

  • 支持療法:補充Omega-3脂肪酸(如魚油),增強免疫力與皮膚屏障。
  • 抗生素:若繼發細菌感染,使用抗生素能在體內直接抑壓真菌。

狗癬的居家護理與預防

居家護理

  • 保持乾燥:每日檢查患處,確保無滲液或潮濕,保持患處乾燥。
  • 保護患處:可佩戴防舔頸圈,防止狗狗患處。
  • 營養支持:提供高蛋白飼料,補充鋅與維生素E,促進皮膚修復。
  • 個人防護:飼主處理患處時應戴手套,事後洗手,避免傳染至人體。

預防措施

  • 定期檢查:每月檢查狗狗的皮膚與毛髮,特別在潮濕季節或狗狗出外後。
  • 環境管理:使用除濕機,保持室內通風乾燥。定期消毒寵物用品,避免共用物品。
  • 疫苗:確保疫苗(狂犬病、三聯疫苗)與驅蟲做齊,能有效提升免疫力。
  • 隔離新寵:新領養的狗狗應隔離14天,確保沒有健康問題再與其他寵物接觸。
  • 避免高風險場所:減少帶狗狗到擁擠的寵物公園或美容院。

常見問題

狗金錢癬會傳染給人嗎?

狗金錢癬具人畜共通性,可透過接觸傳染給飼主或家人,飼主處理患處時應需戴手套並徹底洗手。

狗癬會自己痊癒嗎?

輕微狗癬可能會在健康狗狗身上自行消退,但大多數病例需積極治療,否則可能會惡化或傳染,延長恢復時間。

狗癬治療需要多久?

結合藥膏和口服抗真菌藥,狗狗通常需1-2個月完全治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