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貓黃疸?
貓黃疸是指貓咪體內膽紅素累積過多,導致皮膚、黏膜、眼白或牙齦呈現黃色的症狀。膽紅素是紅血球分解的副產物,通常由肝臟處理並經膽汁排出。若肝臟、膽道或紅血球代謝異常,膽紅素無法正常排出,就會引發貓黃疸。黃疸本身不是疾病,而是潛在問題的徵兆,需透過獸醫檢查找出貓咪黃疸的原因。

貓咪黃疸的常見原因
貓黃疸原因可分為三大類,根據膽紅素累積的階段分類:
肝前性黃疸(溶血性)
- 原因:紅血球被過度破壞,產生大量膽紅素,肝臟無法及時處理。
- 常見疾病:寄生蟲感染(如貓巴貝斯蟲)、中毒(誤吃貓咪不能吃的食物,如洋蔥)。
肝性黃疸
- 原因:肝臟功能受損,無法代謝或排出膽紅素。
- 常見疾病:肝脂病(脂肪肝)、肝炎、肝硬化、肝腫瘤、膽管炎。
肝後性黃疸(阻塞性)
- 原因:膽汁排出受阻,膽紅素回流至血液。
- 常見疾病:膽結石、膽管阻塞、胰臟炎、腹腔腫瘤。

貓黃疸有什麼症狀?
身體變黃色
眼白、牙齦、耳朵內側或無毛皮膚(如腹部)呈現黃色或橙黃色,是黃疸最明顯的症狀,因膽紅素在組織中累積,特別在溶血性貧血或肝脂病中常見。黃色變化可能在光線充足下更易察覺,需撥開毛髮檢查耳朵或輕壓牙齦確認。
尿液與糞便異常
黃疸可能導致尿液呈深橙色或棕色,因過量膽紅素排出;糞便可能呈灰白色或黏土色,暗示膽汁阻塞影響腸道消化,特別在膽管炎或胰腺炎中明顯。這些變化可能伴隨排便或排尿困難,需密切觀察。
嗜睡與虛弱
黃疸貓咪因肝臟代謝異常或氧氣運輸受阻,可能變得活動量減少,傾向躲藏或對刺激反應遲鈍,影響跳躍或梳理毛髮等日常行為。飼主應記錄休息時間與行為變化,並確保貓咪有溫暖舒適的休息空間。
體重下降
長期食慾不振與消化吸收障礙可能導致體重快速下降,特別在肝脂病或腫瘤相關黃疸中更為突出,貓咪可能顯得消瘦或肋骨突出。體重下降可能加劇虛弱與免疫力降低,增加併發症風險。
發燒或腹部腫脹
牙齦與皮膚異常
除了黃疸引起的黃色變色,牙齦可能因貧血呈現蒼白,皮膚可能因搔癢或乾燥出現脫屑或傷口。這些症狀可能與肝臟無法正常代謝毒素或血液問題有關。
嘔吐或腹瀉
肝臟或膽道問題可能會引發嘔吐或腹瀉,令到食慾進一步下降。嘔吐物可能含黃色膽汁,糞便可能呈現異常軟或黏液狀。飼主應記錄嘔吐與腹瀉的頻率、顏色與質地,立即報告獸醫,檢查是否需要抗炎藥或益生菌。

貓黃疸的治療方法
針對病因治療
- 肝脂病:強制餵食(鼻胃管),令貓咪恢復營養,配合維生素K與抗氧化劑。
- 溶血性貧血:免疫抑制劑(如類固醇)或輸血,治療寄生蟲感染。
- 膽道阻塞:手術移除結石或腫瘤,必要時置入膽管導管。
- 感染: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(如針對貓杯狀病毒)。
支持性治療
- 靜脈輸液:補充水分與電解質,促進毒素排出。
- 肝臟保護劑:主要用來修復肝細胞。
- 止吐藥:緩解嘔吐與食慾不振。
貓黃疸的治療成功率:早期治療的肝脂病貓咪存活率達80%-90%,但延誤治療可能導致肝衰竭,存活率降至20%。

貓黃疸的治療費用:預算參考
貓黃疸治療費用因病因、治療方式與地區而異,以台灣2025年行情為例:
- 初步檢查:血液檢查(NT$1,500-3,000)、超音波(NT$2,000-4,000)、X光(NT$1,000-2,000)。
- 支持性治療:靜脈輸液(每日NT$1,000-2,000),藥物(每日NT$200-500)。
- 住院費用:每日NT$2,000-5,000,視監測需求與住院天數(3-7天)。
- 手術:膽道阻塞或腫瘤手術約NT$20,000-50,000。
- 總估計:輕症(肝脂病)約NT$10,000-20,000,重症(手術或長期住院)約NT$30,000-80,000。
建議:飼主可考慮寵物保險,涵蓋部分檢查與住院費用,控制預算。

黃疸貓咪的日常飲食建議

如何預防貓咪黃疸?
定期獸醫檢查
定期帶貓到獸醫處進行健康檢查是預防黃疸的最有效方法。透過定期的血液檢查可以及早發現肝臟、膽囊或血液相關的潛在問題,例如肝功能異常或貧血。特別是老年貓或有慢性疾病的貓,應增加檢查頻率,降低黃疸發生的風險。
均衡飲食
為貓提供營養均衡的貓糧,應避免餵食人類食物,尤其是油膩或對貓有毒的食物,如洋蔥、巧克力或葡萄,因為這些可能損害肝臟或引發其他健康問題。同時,確保貓有充足水份,有助於促進肝臟和腎臟的正常運作。
控制體重
肥胖是貓黃疸的常見風險因素之一,尤其是可能導致脂肪肝。透過鼓勵貓進行運動,例如使用玩具或互動遊戲,幫助貓維持健康體重。避免過度餵食零食,以降低因肥胖引起的肝臟負擔。
預防寄生蟲感染
寄生蟲感染可能會損害貓的肝臟,增加黃疸風險。定期為貓進行體內外寄生蟲防治,使用驅蟲藥,並確保貓的生活環境清潔,減少接觸寄生蟲的機會。避免讓貓咪食用生肉或接觸受污染的水源,因為這些可能攜帶寄生蟲。
疫苗接種與傳染病預防
某些傳染病,如貓傳染性腹膜炎(FIP)或貓白血病(FeLV),可能會影響肝臟功能,導致黃疸。應遵循獸醫建議的疫苗接種計劃,降低病毒感染風險。同時,減少貓咪與其他未經疫苗接種的動物接觸,特別是流浪貓,以降低傳染病風險。
常見問題
貓黃疸治療後會不會復發?
肝脂病復發率約20%,控制體重可顯著降低風險;膽道阻塞或腫瘤相關黃疸若未根治,復發風險較高;溶血性貧血可能因免疫問題反覆發作。
貓黃疸會不會影響其他器官功能?
貓黃疸若未及時治療,膽紅素累積可能損害腎臟、心臟或腦部。
貓黃疸會不會因品種而風險增加?
某些品種如暹羅貓與阿比西尼亞貓因遺傳傾向,較易患肝臟相關疾病,增加黃疸風險。
最新文章
- All Posts
- workout
- 寵物
- Back
- 狗
- 貓
- 鳥
- 魚
- 爬蟲
- 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