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貓貧血?
貓貧血是指貓咪血液中紅血球數量或血紅蛋白濃度低於正常,導致氧氣運輸能力下降。紅血球負責將氧氣從肺部輸送到全身,貧血會使貓咪感到虛弱,甚至引發器官功能衰竭。根據《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》,約20%-30%的慢性病貓咪(如腎病貓)會出現貓貧血,而老貓貧血的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顯著上升。
貓貧血分為2大類:
- 再生性貧血:骨髓能產生新紅血球,試圖補償損失,常見於失血或溶血。
- 非再生性貧血:骨髓無法有效生成紅血球,常見於慢性病或營養缺乏。

貓咪貧血的常見原因
1. 失血性貧血
- 外傷:車禍或手術導致的外部或內部出血。
- 寄生蟲:跳蚤、鉤蟲或牛蜱吸血,特別在幼貓中常見。
- 消化道出血:胃潰瘍或腸道腫瘤導致慢性失血。
2. 溶血性貧血
- 免疫介導性貧血:免疫系統錯誤攻擊紅血球,常見於疫苗反應或感染後。
- 寄生蟲感染:如貓巴貝斯蟲或黴漿菌,破壞紅血球。
- 中毒:誤食洋蔥、大蒜、乙醯胺酚或老鼠藥,引發紅血球溶解。
- 遺傳疾病:某些品種(如阿比西尼亞貓)可能有遺傳性溶血傾向。
3. 非再生性貧血
- 慢性腎病:腎病貧血是由於腎臟無法產生足夠促紅細胞生成素,約70%的腎病貓會出現貧血。
- 營養缺乏:鐵、維生素B12或葉酸不足,影響紅血球生成。
- 骨髓疾病:白血病、骨髓抑制或腫瘤導致紅血球生成障礙。
- 慢性炎症:長期感染或免疫疾病(如貓免疫缺乏病毒,FIV)抑制骨髓功能。

貓咪貧血有什麼徵症狀?
牙齦蒼白
正常貓咪牙齦應呈健康粉紅色,貧血時則轉為白色或淡粉色,因血液循環不足。飼主可輕壓牙齦檢查,正常情況下應在1-2秒內恢復粉紅,若持續蒼白,應立即聯繫獸醫。定期檢查牙齦顏色,尤其對老年貓或慢性病貓,能及早發現問題。
活動力下降
貧血會導致氧氣供應不足,貓咪可能會變得嗜睡、活動量減少,甚至無法跳上平時喜愛的高處,或傾向躲藏在安靜角落。這些症狀可能伴隨肌肉無力,影響日常行為如玩耍或梳理毛髮。
呼吸急促
因紅血球攜氧能力下降,貧血貓咪可能出現呼吸急促、喘氣或心跳加速,尤其在輕微活動後更明顯,可能伴隨鼻孔擴張或張口呼吸。這種症狀是顯示身體試圖補償氧氣不足。飼主應避免讓貓咪過度活動,並在發現異常呼吸時立即聯繫獸醫。
黃疸
溶血性貧血(紅血球破壞過快)可能導致眼白、牙齦或皮膚泛黃,因膽紅素堆積,特別在貓白血病或寄生蟲感染中常見。黃疸代表肝臟或血液系統問題,飼主應檢查眼白與耳廓內側顏色,並拍攝照片記錄症狀,立即諮詢獸醫進行血檢與肝功能檢查。
尿液異常
溶血性貧血可能使尿液呈紅棕色或茶色,因破壞的紅血球釋放血紅蛋白進入尿液。異常尿液可能伴隨排尿困難或頻率改變,需與獸醫檢查尿液樣本以確認原因。飼主應定期觀察貓砂盆,若發現尿色異常或貓咪排尿行為改變,應立即收集樣本送檢。
體溫異常
貧血可能導致貓咪體溫偏低,因血液循環不足影響體溫調節,表現為四肢冰冷或蜷縮尋求溫暖。相反,併發感染的貧血可能引起發燒,需獸醫檢查區分原因。飼主可記錄貓咪日常體溫(正常為38-39.2°C),若異常持續應立即就醫。

貓咪貧血的居家護理指南
監測症狀
每日檢查牙齦顏色、呼吸頻率與瞳孔反應,記錄食慾、體重與糞便/尿液狀況,提供獸醫診斷參考。使用手機拍攝症狀照片或影片,並記錄異常發生的時間與情境,幫助獸醫精準評估。
藥物遵囑
按時餵食獸醫開立的抗生素、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,確保劑量與頻率正確,勿自行停藥或更改劑量,以免影響治療效果或引發復發。藥物可混入少量濕糧或用藥用膠囊餵食,搭配安撫動作減少貓咪抗拒。
補充水分
貧血貓咪因食慾不振或代謝問題易脫水,飼主應確保提供乾淨新鮮的飲水,並可將濕糧加水稀釋(1:1比例)或使用寵物飲水機吸引飲水,維持血液循環與腎功能。同時間觀察尿量與尿色,若尿量減少或呈異常顏色,立即報告獸醫檢查尿液與腎功能。
定期回診
遵循獸醫的回診計畫,進行血檢(檢查紅血球計數、血紅蛋白與膽紅素)與身體檢查,確認貧血改善進度與藥物效果。老年貓或患有貓白血病 / 腎病的貓咪需每3-6個月檢查一次,監測貧血是否由潛在疾病惡化引起。

如何預防貓咪貧血?
均衡飲食
要預防貓貧血,首要步驟是確保貓咪獲得均衡且營養豐富的飲食。確認貓糧含有充足的蛋白質、鐵、維生素B12和葉酸,這些營養素對於紅血球生成至關重要。若貓咪有特殊健康狀況(如腎病或消化問題),應諮詢獸醫制定個人化的飲食計劃。
定期健康檢查
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查,包括血液檢查,以便及早發現貧血或其他潛在疾病。飼主應密切觀察貓咪的日常行為,例如食慾下降、嗜睡、牙齦或舌頭蒼白、呼吸急促等症狀,這些可能是貧血的徵兆。
預防寄生蟲感染
寄生蟲是導致貓貧血的常見原因之一,尤其是跳蚤、蜱蟲和腸道寄生蟲可能引發失血性貧血。飼主應定期使用獸內外寄生蟲預防藥物,並保持貓咪生活環境的清潔,定期清理貓砂盆、床墊和活動空間,減少寄生蟲滋生的機會。
預防慢性疾病
許多慢性疾病,如腎臟病、肝病或自體免疫疾病,都可能導致貧血。確保貓咪有穩定的飲水來源,鼓勵多喝水以支持腎臟功能;提供適當的運動機會,維持健康體重,降低肥胖相關疾病風險。此外,應為貓咪接種疫苗,預防可能引發貧血的傳染病,如貓白血病病毒和貓免疫缺陷病毒。
補充營養品(必要時)
在獸醫指導下,針對特定情況(如營養缺乏或恢復期)的貓咪,可考慮補充鐵劑、維生素B12或其他造血的營養品。但切勿自行補充,因為過量可能導致其他健康問題。獸醫會根據貓咪的血液檢查結果,評估是否需要額外補充,並提供安全的劑量建議。
常見問題
貓貧血死亡率高嗎?
貓貧血死亡風險取決於貧血程度與治療時機。早期治療存活率達80%以上,延誤可能導致貓貧血死亡。
貓貧血治療後會不會復發?
- 失血性貧血(如跳蚤引起):經驅蟲與補充營養後復發率低。
- 溶血性貧血(如IMHA):可能因免疫系統問題反覆發作。
- 腎病貓貧血:因慢性腎病無法根治,需終身管理。
貓貧血治療期間可以接種疫苗嗎?
貧血貓咪因免疫力低下,治療初期不建議接種疫苗,因可能引發免疫反應或加重症狀。
最新文章
- All Posts
- workout
- 寵物
- Back
- 狗
- 貓
- 鳥
- 魚
- 爬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