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咪突然嘔吐腹瀉?可能是腸胃炎!原因、症狀及治療方法一次看

貓腸胃炎是貓咪常見的健康問題,可能由飲食不當、感染或壓力等因素引起,有機會會導致嘔吐、腹瀉等症狀,讓許多飼主感到擔憂。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貓咪腸胃炎的成因、症狀與治療方法,幫助你更好地照顧愛貓。

貓咪出現腸胃炎的原因

飲食問題

貓咪誤食變質的食物或刺激性食物,可能引發急性腸胃炎,導致嘔吐、腹瀉。例如在香港潮濕環境中,飼料易受潮發霉。此外,食物過敏或不耐受(如對穀物、乳製品或魚類過敏)也可能引發慢性腸胃炎。

病毒、細菌寄生蟲感染

病毒感染如杯狀病毒(FCV)或貓泛白血球減少症病毒(FPV)是幼貓腸胃炎的常見原因,需及時接種三聯疫苗預防。
細菌如沙門氏菌或大腸桿菌常因誤食受污染的食物引起,香港夏季炎熱,會增加細菌滋生風險,飼主應確保水碗每日清洗。
寄生蟲如蛔蟲、滴蟲或賈第鞭毛蟲在多貓家庭十分常見,需要為貓咪每3-6個月進行驅蟲。

異物或阻塞

貓咪吞食毛球、繩子、塑膠片或小玩具可能會阻塞腸道,導致腹痛或食慾下降,長毛貓常因為舔毛易形成毛球,需定期使用化毛膏。

全身性疾病

胰臟炎、肝脂病、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炎症性腸病都有機會引發慢性腸胃炎,特別在老年貓中常見。這些疾病需透過血檢與超音波確診。飼主應每年為貓咪安排健康檢查,監測肝腎功能與甲狀腺指標。

貓咪腸胃炎常出現的症狀

嘔吐

貓咪腸胃炎常導致頻繁嘔吐,嘔吐物可能是未消化的食物、黃色膽汁、白色泡沫或帶血的黏液,若嘔吐持續超過24小時,應需立即就醫檢查。

腹瀉

腹瀉的糞便可能呈水狀、軟便、黏液狀或帶血,伴隨惡臭。嚴重時可能會導致脫水,有機會導致昏迷。飼主應檢查貓砂盆,觀察糞便的質地與顏色是否有異常

食慾下降

腸胃炎常導致貓咪食慾不振或完全拒食,如果超過24小時可能加劇營養不良與脫水。飼主可試用高適口性濕糧誘食,並確保飲水充足。

脫水

腸胃炎導致的嘔吐與腹瀉會令貓咪流失水分,而且香港的高溫季節亦會加劇脫水風險,若脫水症狀明顯,應立即送往急診。

發燒與虛弱

發燒大機會是細菌或病毒感染,嚴重時會導致貓咪虛弱、站立困難或意識模糊,需立即就醫。飼主可用寵物溫度計測量體溫,記錄相關症狀,協助獸醫快速診斷。

貓咪腸胃炎的飲食建議

易消化、低脂肪飲食

低脂、易消化的配方能減輕腸胃負荷,適合急性與慢性腸胃炎。飼主應避免高脂肪肉類(如牛肉或鴨肉)、生食或乳製品(奶酪或牛奶),因這些食物會加重腹瀉或引發過敏。

少量多餐

將每日食物分成4-6小份,每2-3小時餵食,減少腸胃消化負擔,促進吸收並穩定症狀。隨貓咪食慾恢復,可於3-5天內逐步增加每餐份量至正常量。

保持水分攝取

若貓咪不愛喝水,可混入無鹽雞湯或濕糧,吸引貓咪飲水。飼主應每日檢查貓咪牙齦的濕度與皮膚彈性,密切留意脫水症狀。

益生菌與營養補充

益生菌能幫助恢復腸道菌群平衡,減少腹瀉與促進食慾,特別對於慢性腸胃炎的貓咪,必要時補充維生素B複合物或電解質,減輕脫水症狀

如何預防貓咪腸胃炎?

規律飲食

遵循成貓2-3餐、幼貓4-6餐的餵食計畫,確保食物含有牛磺酸與腸道益生元。避免突然更換飼料,需加入7-15天漸進式過渡(新舊飼料比例從1:9逐步調整)。

疫苗與驅蟲

定期接種貓三聯疫苗能有效降低病毒性腸胃炎的風險,特別對幼貓至關重要。若是多貓家庭,應每3-6個月為每一隻貓咪進行驅蟲。

保持環境安全

對貓有毒的植物存放於貓咪無法觸及的高處,防止誤食引發腸胃炎中毒。避免多貓共用未清潔的食碗或貓砂盆,以降低細菌或寄生蟲傳播風險。

健康檢查

每年安排血液與糞便檢查,監測腸道健康與潛在感染,及早發現腸胃炎或全身性疾病。老年貓或慢性病貓更頻繁檢查(大約6個月

水分與口腔健康

確保貓咪每天攝取足夠的水分,可使用寵物飲水機吸引貓咪喝水,促進腸道蠕動與預防脫水。
定期檢查口腔能避免牙周病或牙結石引發的細菌感染,建議使用貓用的牙刷及牙膏為貓咪定期清潔牙齒。

常見問題

貓益生菌對腸胃炎有用嗎?

貓益生菌能平衡腸道菌群,緩解腹瀉與嘔吐,適合急性與慢性貓腸胃炎。

貓咪腸胃炎會傳染嗎?

貓腸胃炎傳染取決於病因。病毒或細菌感染具傳染性,貓咪可透過糞便或接觸傳播。

貓咪腸胃炎恢復後需要特別的護理嗎?

恢復後建議持續監測飲食與排便情況,定期補充益生菌,並避免高脂肪或難消化的零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