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發現你家的鸚鵡經常單腳站立、腳腫起來、縮腳不敢著地甚至咬自己的腳,這些都可能是「禽掌炎」(又稱「鸚鵡足底炎」)的症狀。這是一種常見的鳥類足部發炎疾病,若未及時治療,可能導致潰瘍、壞死甚至失去抓握能力。
📍 本文將深入探討
- 禽掌炎的成因與好發品種
- 常見症狀與分級
- 治療方式建議
- 如何預防鸚鵡禽掌炎復發
鸚鵡禽掌炎的原因
1. 不當的棲木設計
棲木太細、過硬、材質單一或設置位置不當,導致鳥腳掌長期受壓,無法分散壓力。
2. 髒亂或潮濕的飼養環境
髒亂或潮濕的環境易滋生細菌,導致腳部小傷口感染並惡化。
3. 營養失衡
缺乏維生素A與鈣質等營養,會降低鳥類皮膚與組織的修復能力。
4. 肥胖或缺乏運動
體重過重會增加腳底壓力,可能會導致壓迫性壞死或足部組織損傷。
5. 指甲過長或腳環卡住
指甲過長或腳環卡住會影響腳部施力與血液循環,容易引發炎症或不適。
6. 外傷或拉傷
腳部拉傷、夾傷或踩到尖銳物等外傷,可能會引發傷口感染或後續併發症。

禽掌炎的分級與症狀
根據獸醫臨床經驗,禽掌炎可分為三至五個階段,症狀如下:
📍 第一階段(輕微)
- 鸚鵡腳底紅腫、硬皮、腳繭
- 難以察覺,需定期檢查腳掌
📍 第二階段(中度)
- 腳的腫脹範圍擴大、潰瘍、局部出血
- 鳥寶會經常縮腳、跛腳、不願站立
📍 第三階段(嚴重)
- 腳底化膿、壞死、抓握困難
- 可能會影響骨骼與肌腱,預後不佳
📍 第四階段(末期)
- 感染波及深層組織,可能合併骨髓炎
- 有截肢風險,需外科手術處理

禽掌炎的治療選擇
治療禽掌炎需視病情輕重而定,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向:
1. 控制感染與消炎
使用獸醫處方的抗生素藥膏或嚴重時口服/注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並減輕炎症。
2. 傷口處理與包紮
透過清創、消毒、引流膿液並包紮傷口,保護腳部並減少摩擦與壓力。
3. 止痛與支持療法
使用止痛藥並保持環境乾燥,促進鸚鵡腳部的康復。
4. 外科手術(重症)
對重症病例進行手術,清除壞死組織或必要時進行截肢以挽救健康。
5. 調整飼養條件
更換適合的棲木並改善環境衛生與飲食結構,預防腳部問題復發。

如何預防禽掌炎發生與復發?
預防永遠勝於治療,以下是幾個有效的預防措施:
✅ 選擇合適的棲木
- 提供多種材質與粗細的棲木,如天然樹枝、磨趾棲木
- 棲木應讓鳥腳能包覆約2/3寬度
✅ 保持環境乾淨
- 每週清洗籠子與棲木
- 避免潮濕與積糞
✅ 均衡營養
- 提供蔬菜、水果與強化維生素飼料
- 避免長期單一種子糧(如葵花籽)
✅ 控制體重
- 鼓勵鳥寶多活動,多與鸚鵡互動
- 避免過度餵食高熱量食物
✅ 定期檢查腳部
- 每週檢查是否有紅腫、硬皮或抓握異常
- 定期到獸醫檢查
常見問題
鸚鵡經常咬自己的腳,會是禽掌炎嗎?
不一定,也可能是自殘行為或寄生蟲引起。但若伴隨腳腫、潰瘍、單腳站立等症狀,就有機會是禽掌炎。
鸚鵡腳拉傷會變成禽掌炎嗎?
若拉傷未妥善處理,可能會因傷口感染進一步演變為禽掌炎。
鸚鵡單腳站立是正常嗎?
健康的鸚鵡在放鬆或睡眠時會單腳站立。但若長時間單腳站、另一腳縮起且不願使用,則可能是腳部不適或禽掌炎。
最新文章
- All Posts
- workout
- 寵物
- Back
- 狗
- 貓
- 鳥
- 魚
- 爬蟲
- 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