嗉囊是鸚鵡消化系統中一個特殊的器官,位於食道下方,負責暫時儲存與軟化食物。然但當這個部位發炎時,就會可能會導致嗉囊炎,這不僅會影響食慾與消化,嚴重時甚至會致命。
本篇將從鸚鵡嗉囊炎原因、症狀、處理等等方向,帶你全面了解這項疾病,並教你如何正確進行嗉囊炎按摩與排空,守護愛鳥的健康與生命。
什麼是鸚鵡嗉囊炎?
鸚鵡嗉囊炎是指嗉囊黏膜發炎,可能源自病原感染(如白色念珠菌)、物理性刺激(如燙傷、硬物刺傷)、食物殘留積食或消化不良等因素。
常見原因包括
- 餵食過熱或過冷的食物,導致嗉囊燙傷
- 餵食未消化完就補第二餐(壓餐),導致嗉囊內食物發酵
- 飼料不乾淨或飲用水受到污染,導致細菌或黴菌感染
- 幼鳥免疫力低下,特別容易感染白色念珠菌

鸚鵡嗉囊炎症狀有哪些?
不同年齡與病程階段,症狀略有不同。以下為鸚鵡嗉囊炎常見的症狀:
🟡 常見症狀
- 食慾不振或拒食
- 嗉囊凸起、硬塊或鼓脹(嗉囊脹氣)
- 嘔吐、反芻、口中有白色黏液
- 嗉囊排空延遲,食物停留時間過久
- 精神萎靡、羽毛蓬鬆、體重下降
- 排便異常、腹瀉
🟡 幼鳥特有症狀
- 嗉囊沒消化、積食明顯
- 嘴角出現白斑、口臭
- 嗉囊內有酸臭味或黏液
- 拒奶、吐奶
- 活動力下降

鸚鵡嗉囊炎多久會好?
嗉囊炎的恢復時間視病因與處理方式而有分別:
- 輕微嗉囊積食或消化不良:1~3天
- 白色念珠菌感染:需服用抗真菌藥物,約5~7天
- 嚴重嗉囊破裂或反覆感染:可能需2週以上甚至手術處理
若處理得當,並搭配少量多餐及益生菌補充,大多數嗉囊炎可在一週內明顯改善。
鸚鵡嗉囊炎的處理步驟
以下為建議的處理流程(請視情況諮詢獸醫):
1. 停食觀察:避免再次壓餐,讓嗉囊有機會排空
2. 嗉囊排空:可輕輕按摩嗉囊幫助排空(詳見下段)
3. 餵溫水或電解質液:幫助軟化積食、補充體液
4. 嗉囊炎按摩:每日數次,促進食物移動與排空
5. 使用益生菌與消化酵素:改善腸道菌叢與消化
6. 必要時服藥:如抗真菌藥、促進腸胃蠕動藥
7. 保暖與隔離:維持溫度(28~32°C),避免交叉感染

嗉囊炎的按摩與排空技巧
嗉囊按摩與排空是嗉囊炎處理的關鍵之一,尤其適用於積食或脹氣的情況。
▶ 嗉囊位置:位於鸚鵡脖子下方靠右胸處,用手可摸到一個鼓鼓的袋狀物。
嗉囊按摩方法
- 用食指與中指輕壓嗉囊,由下往上輕揉
- 每次約 3~5 分鐘,一天可進行 2~3 次
- 搭配餵溫水或益生菌效果更佳
- 若嗉囊內積食太硬,應諮詢獸醫處理
⚠ 注意:若嗉囊破裂(見下段),請勿自行按摩,應立即就醫。

鸚鵡嗉囊破了怎麼辦?
當嗉囊破裂時,常見症狀包括:
- 食物或水從胸前皮膚滲出
- 嗉囊部位皮膚變黑或結痂
- 鸚鵡吐奶、拒食、體重明顯下降
處理方式
- 立即停止餵食固體食物
- 改餵電解質水或流質奶粉
- 保持傷口清潔
- 請專業鳥醫縫合嗉囊與皮膚傷口
- 術後採少量多餐、限制活動

如何預防鸚鵡嗉囊炎?
1. 每餐必須等嗉囊完全排空再餵,不要壓餐
2. 餵食溫度控制在 39~42°C,避免燙傷
3. 餵食濃度適中(奶粉水比約 1:3~1:4)
4. 飼料與飲用水每日更換
5. 定期補充益生菌與酵素,促進腸道健康
6. 幼鳥餵食量控制在嗉囊7~8分飽
7. 保持環境清潔
常見問題
鸚鵡嗉囊炎多久會好?
輕微者1~3天即可改善,嚴重感染可能需要5~14天。
嗉囊積食與嗉囊炎有何不同?
嗉囊積食是症狀,嗉囊炎是病因。積食若未處理,就可能引發嗉囊炎。
如何觀察嗉囊是否排空?
用手指輕觸嗉囊位置,若無明顯鼓脹且觸感平坦,即為排空。
最新文章
- All Posts
- workout
- 寵物
- Back
- 狗
- 貓
- 鳥
- 魚
- 爬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