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許多鳥奴來說,餵食或餵藥時看到鸚鵡突然打噴嚏、甩頭,甚至呼吸困難,真的會讓人緊張。這些狀況常常與嗆到有關。無論是餵奶、餵藥還是洗澡時嗆水,處理不當都有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,甚至讓鳥寶嗆死。
本篇將完整解析鸚鵡可能會嗆到的各種情況,教你如何辨識症狀、正確處理與預防。
為什麼鸚鵡會嗆到?
嗆到是指異物(如液體、食物、藥物)誤入鸚鵡的氣管或肺部,而非食道,導致呼吸困難、肺炎等併發症。常見原因如下:
1. 餵食速度太快或姿勢不當
2. 餵藥時未控制劑量或位置錯誤
3. 洗澡時水進入鼻孔或氣管
4. 食物過稀或嗉囊未消化完全就再次餵食
📍小提醒:過稀的飼料容易會流入氣管,是常見嗆到的主因之一。

鸚鵡嗆到症狀有哪些?
以下是鸚鵡嗆到的常見症狀:
1. 頻繁打噴嚏(尤其在餵食完後)
2. 不斷甩頭、張嘴呼吸
3. 鼻孔或喙邊有液體溢出
4. 呼吸有雜音(噗噗聲)
5. 精神不濟、食慾下降
6. 糞便變稀或拉水便
若嗆入的異物進入肺部,可能會引發吸入性肺炎,症狀會更加嚴重,應立即就醫。

鸚鵡嗆到了怎麼辦?
1. 鸚鵡嗆水
當發現鸚鵡嗆水時,應立即採取以下步驟:
1. 立即將鸚鵡倒立,頭朝下,輕輕擠壓嗉囊,協助排出水分。
2. 若嗉囊仍鼓脹,觀察是否有液體從口鼻流出。
3. 暫停餵食 12~24 小時,讓嗉囊休息。
4. 保持溫暖與安靜環境。
5. 若呼吸仍異常,立即送醫,避免肺部感染。
⚠️ 請勿用力搖晃或拍打鸚鵡,以免造成內傷。
2. 鸚鵡餵藥嗆到
餵藥時嗆到是許多鳥奴的夢魘,餵藥時應遵循以下原則:
1. 保持鳥寶「直立姿勢」
2. 使用無針針筒,從嘴角緩慢滴入
3. 一次只給一滴,等鸚鵡吞下再繼續
4. 餵藥後可給一點蜂蜜水,中和苦味
5. 切勿強行灌藥,避免嗆入氣管
若鳥寶餵藥後出現打噴嚏、鼻涕外流等現象,應立即停止餵藥並觀察狀況。
3. 鸚鵡嗆奶
對於雛鳥來說,嗆奶是最常見也最危險的狀況之一。
🐣 急救方式
- 立即停止餵食,觀察症狀
- 輕壓嗉囊,協助排出
- 為鳥寶保暖
- 若沒有恢復,應立即就醫
🐣 如可預防?
- 餵奶溫度控制在 38~42°C
- 使用湯匙或餵食管,避免針筒直灌
- 每次餵食後觀察嗉囊消化情況
- 餵食時保持鸚鵡身體直立,勿平躺
「嗆到」對鸚鵡來說不是小事,從輕微的不適到嚴重的窒息、肺炎甚至死亡,都有可能發生。作為鳥奴,我們必須要掌握鸚鵡嗆到的處理和預防方式,一起守護鳥寶健康。
常見問題
鸚鵡嗆到後可以再餵食嗎?
應觀察鸚鵡嗉囊與呼吸狀況,至少間隔 4~6 小時,並視情況改餵流質或電解液。
鸚鵡打噴嚏就是嗆到了嗎?
不一定,但若餵食後立即打噴嚏,可能是輕微嗆到。若症狀持續,應及早就醫。
鸚鵡餵藥時可以混在奶或水裡嗎?
不建議,因為無法確保攝取完整劑量。應單獨餵藥,確保鳥寶有吞下。
最新文章
- All Posts
- workout
- 寵物
- Back
- 狗
- 貓
- 鳥
- 魚
- 爬蟲
- 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