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眾多寵物鳥中,太平洋鸚鵡以其小巧體型、豐富羽色與活潑個性深受歡迎。牠們不僅外表討喜,還具備一定的智商與學習能力,是不少城市人首選的「口袋鸚鵡」。若果你想飼養太平洋鸚鵡,本文將為你全面了解太平洋鸚鵡的飼養知識,助你輕鬆入門!
太平洋鸚鵡的基本介紹
太平洋鸚鵡原產於南美洲的厄瓜多與秘魯沿岸地區,體長約12 – 13公分,體重30 – 40克,屬於世界上最小的鸚鵡品種之一,常被暱稱為「口袋鸚鵡」。
🔷 常見的太平洋鸚鵡品種與顏色
- 綠色(原生色)
- 藍色
- 松石色
- 莫夫(深灰藍)
- 鈷藍色
- 派特(花色)
- 美白派
- 華勒(紅眼稀有品系)
太平洋鸚鵡的壽命
🕊️ 平均壽命:10 – 20 年
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,太平洋鸚鵡可活至15年以上。影響壽命的關鍵因素包括飲食、環境與運動。
🩺 太平洋鸚鵡常見的健康問題
- 呼吸道感染:保持通風與籠內清潔
- 羽蟎感染:需定期消毒籠具與使用防蟎藥
- 營養不良:提供多樣化飼料並補充維生素
太平洋鸚鵡的智商
🧠 太平洋鸚鵡智商相當於人類5歲幼童,具備一定學習能力,但集中力較短。可訓練項目包括:
1. 上手、握手
2. 模仿聲音(如手機鈴聲)
3. 學說話(簡單單字為主)
📢 太平洋鸚鵡說話能力有限,但透過重複訓練與建立信任,有些可學會10~15個詞彙。
太平洋鸚鵡的價格
太平洋鸚鵡價格會根據品種、羽色與是否為手養鳥而有所不同。以下為台灣市面常見價格參考(新台幣):
品種 | 價格 |
綠色基本品種 | 1500 – 3000 元 |
藍色品種 | 3000 – 5000 元 |
黃色/白色變異種 | 3500 – 6000 元 |
稀有派特/華勒品種 | 6000 – 10000 元以上 |

太平洋鸚鵡的飼料與餵食建議
🦜 太平洋鸚鵡吃什麼?
- 穀物類:小米、稗子、黍子
- 蔬果類:蘋果、胡蘿蔔、青菜
- 蛋白質補充:煮熟蛋黃、豆類
- 保健砂:幫助消化與吸收營養
📌 餵食原則
- 每天早晚各餵一次
- 食物比例建議為 – 穀類60%、蔬果30%、蛋白質與營養劑10%
- 成鳥每日食量為體重的10%~15%

太平洋鸚鵡的缺點
雖然太平洋鸚鵡可愛又聰明,但也有一些飼養上的挑戰。
缺點 | 應對方法 |
叫聲吵鬧 | 減少環境刺激,訓練安靜時給予獎勵 |
易生病 | 保持清潔、定期檢查、提供均衡飲食 |
領域性強 | 避免混養、從小訓練建立信任 |
愛啃咬 | 提供安全咬玩具與木枝 |
情感需求高 | 每天互動陪伴至少1小時 |
訓練需耐心 | 每次5 – 10分鐘,使用食物作為正向增強工具 |

太平洋鸚鵡的飼養環境建議
🏡 鳥籠建議尺寸:長45cm × 寬35cm × 高50cm
☀️ 適宜溫度:20~28°C
💧 濕度建議:40%~60%
🧹 環境清潔與通風:
- 每週徹底消毒一次
- 飲水與食具每日更換清洗
- 提供日照或UVB燈幫助鈣質吸收
🎠 必備配件:
- 棲木(不同粗細)
- 啃咬的玩具
- 洗澡盆
- 鳥砂與底紙

太平洋鸚鵡的訓練與互動技巧
🐦 建立信任的第一步
- 用手餵食建立熟悉感
- 每天固定時間互動
- 使用柔和語氣與牠說話互動
🎯 訓練要點
- 控制時間:每次5~10分鐘
- 使用獎勵:小米、葵花籽等作為獎勵
- 重複指令:如「上來」、「握手」
常見問題
太平洋鸚鵡可以和其他鳥混養嗎?
不建議,太平洋鸚鵡領域性強,容易與其他鳥發生衝突。
太平洋鸚鵡兇嗎?
有時會表現出兇悍行為,特別是公鳥或繁殖期,但可透過訓練改善。
太平洋鸚鵡適合新手嗎?
是的,只要願意花時間陪伴與學習,是很適合新手的品種。
最新文章
- All Posts
- workout
- 寵物
- Back
- 狗
- 貓
- 鳥
- 魚
- 爬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