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腸胃炎是貓咪常見的健康問題,可能由飲食不當、感染或壓力等因素引起,有機會會導致嘔吐、腹瀉等症狀,讓許多飼主感到擔憂。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貓咪腸胃炎的成因、症狀與治療方法,幫助你更好地照顧愛貓。
貓咪出現腸胃炎的原因
飲食問題
貓咪誤食變質的食物或刺激性食物,可能引發急性腸胃炎,導致嘔吐、腹瀉。例如在香港潮濕環境中,飼料易受潮發霉。此外,食物過敏或不耐受(如對穀物、乳製品或魚類過敏)也可能引發慢性腸胃炎。
病毒、細菌、寄生蟲感染
病毒感染如杯狀病毒(FCV)或貓泛白血球減少症病毒(FPV)是幼貓腸胃炎的常見原因,需及時接種三聯疫苗預防。
細菌如沙門氏菌或大腸桿菌常因誤食受污染的食物引起,香港夏季炎熱,會增加細菌滋生風險,飼主應確保水碗每日清洗。
寄生蟲如蛔蟲、滴蟲或賈第鞭毛蟲在多貓家庭十分常見,需要為貓咪每3-6個月進行驅蟲。
異物或阻塞
貓咪吞食毛球、繩子、塑膠片或小玩具可能會阻塞腸道,導致腹痛或食慾下降,長毛貓常因為舔毛易形成毛球,需定期使用化毛膏。
全身性疾病
胰臟炎、肝脂病、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炎症性腸病都有機會引發慢性腸胃炎,特別在老年貓中常見。這些疾病需透過血檢與超音波確診。飼主應每年為貓咪安排健康檢查,監測肝腎功能與甲狀腺指標。

貓咪腸胃炎常出現的症狀
嘔吐
貓咪腸胃炎常導致頻繁嘔吐,嘔吐物可能是未消化的食物、黃色膽汁、白色泡沫或帶血的黏液,若嘔吐持續超過24小時,應需立即就醫檢查。
腹瀉
腹瀉的糞便可能呈水狀、軟便、黏液狀或帶血,伴隨惡臭。嚴重時可能會導致脫水,有機會導致昏迷。飼主應檢查貓砂盆,觀察糞便的質地與顏色是否有異常。
食慾下降
腸胃炎常導致貓咪食慾不振或完全拒食,如果超過24小時可能加劇營養不良與脫水。飼主可試用高適口性濕糧誘食,並確保飲水充足。
脫水
腸胃炎導致的嘔吐與腹瀉會令貓咪流失水分,而且香港的高溫季節亦會加劇脫水風險,若脫水症狀明顯,應立即送往急診。
發燒與虛弱
發燒大機會是細菌或病毒感染,嚴重時會導致貓咪虛弱、站立困難或意識模糊,需立即就醫。飼主可用寵物溫度計測量體溫,記錄相關症狀,協助獸醫快速診斷。

貓咪腸胃炎的飲食建議
易消化、低脂肪飲食
低脂、易消化的配方能減輕腸胃負荷,適合急性與慢性腸胃炎。飼主應避免高脂肪肉類(如牛肉或鴨肉)、生食或乳製品(奶酪或牛奶),因這些食物會加重腹瀉或引發過敏。
少量多餐
將每日食物分成4-6小份,每2-3小時餵食,減少腸胃消化負擔,促進吸收並穩定症狀。隨貓咪食慾恢復,可於3-5天內逐步增加每餐份量至正常量。
保持水分攝取
若貓咪不愛喝水,可混入無鹽雞湯或濕糧,吸引貓咪飲水。飼主應每日檢查貓咪牙齦的濕度與皮膚彈性,密切留意脫水症狀。
益生菌與營養補充
益生菌能幫助恢復腸道菌群平衡,減少腹瀉與促進食慾,特別對於慢性腸胃炎的貓咪,必要時補充維生素B複合物或電解質,減輕脫水症狀。

如何預防貓咪腸胃炎?
規律飲食
遵循成貓2-3餐、幼貓4-6餐的餵食計畫,確保食物含有牛磺酸與腸道益生元。避免突然更換飼料,需加入7-15天漸進式過渡(新舊飼料比例從1:9逐步調整)。
疫苗與驅蟲
定期接種貓三聯疫苗能有效降低病毒性腸胃炎的風險,特別對幼貓至關重要。若是多貓家庭,應每3-6個月為每一隻貓咪進行驅蟲。
保持環境安全
健康檢查
每年安排血液與糞便檢查,監測腸道健康與潛在感染,及早發現腸胃炎或全身性疾病。老年貓或慢性病貓需更頻繁檢查(大約每6個月)。
水分與口腔健康
確保貓咪每天攝取足夠的水分,可使用寵物飲水機吸引貓咪喝水,促進腸道蠕動與預防脫水。
定期檢查口腔能避免牙周病或牙結石引發的細菌感染,建議使用貓用的牙刷及牙膏為貓咪定期清潔牙齒。
常見問題
貓益生菌對腸胃炎有用嗎?
貓益生菌能平衡腸道菌群,緩解腹瀉與嘔吐,適合急性與慢性貓腸胃炎。
貓咪腸胃炎會傳染嗎?
貓腸胃炎傳染取決於病因。病毒或細菌感染具傳染性,貓咪可透過糞便或接觸傳播。
貓咪腸胃炎恢復後需要特別的護理嗎?
恢復後建議持續監測飲食與排便情況,定期補充益生菌,並避免高脂肪或難消化的零食。
最新文章
- All Posts
- workout
- 寵物
- Back
- 狗
- 貓
- 鳥
- 魚
- 爬蟲
- 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