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也常常覺得家裡的龜龜看起來總是很餓,只要一靠近就瘋狂討食,讓你忍不住一把一把地餵?
這種「阿嬤覺得你餓」的心態,雖然是出於愛,卻可能正在一步步將你的愛龜推向健康的懸崖,更會引發一連串健康問題。
這篇文章將帶你全面了解烏龜太胖的危害、如何判斷肥胖,並提供一套減肥計畫,讓愛龜重拾體態!
🐢 你的烏龜太胖了嗎?肥胖的四大警訊
很多飼主以為烏龜胖嘟嘟的很可愛,但當出現以下跡象時,就代表健康已亮起紅燈了!
➡️ 四肢與頸部脂肪過多
龜龜的肉從殼的邊緣滿溢出來,四肢周圍出現厚厚的皮褶,導致牠無法將頭和四肢完全縮回殼內。
➡️ 行動變得困難
在陸地上移動時顯得笨重遲緩,甚至難以支撐自己的體重;在水中的活動也不再靈活。
➡️ 龜殼出現異常
- 金字塔背甲:雖然成因複雜,但長期過度餵食導致的過快生長,也是原因之一。
- 龜殼被撐裂:過多的脂肪會從內部擠壓龜殼,導致盾片之間的皮膚撐裂流血。
➡️ 呼吸聽起來沉重
過多的內臟脂肪會向上壓迫肺部,影響呼吸功能,有時會聽到牠發出沉重的呼吸聲。

❗ 胖龜的隱形殺手:肥胖帶來的健康風險
烏龜太胖絕對不只是「不好看」而已,它會帶來許多致命的內部問題:
⚠️ 器官負擔過重
肥胖會對心臟、肝臟和腎臟造成巨大壓力,增加器官衰竭的風險。
⚠️ 脂肪肝病
這是肥胖烏龜最常見的死因之一。過多的脂肪堆積在肝臟,嚴重影響肝功能。
⚠️ 壽命顯著縮短
長期肥胖會讓烏龜的壽命大打折扣,甚至可能在某天無預警地暴斃。
🚨 為什麼我的烏龜一直吃?肥胖的常見成因
很多飼主會問:「為什麼我的烏龜一直吃,永遠都吃不飽?」這其實是牠們的天性。
在野外,食物來源不穩定,所以牠們會本能地盡可能進食。但在人工飼養環境下,這就成了肥胖的根源。
🎯 烏龜肥胖的成因
- 核心原因:攝取的熱量遠大於消耗的熱量,簡單說就是「吃太多、動太少」。
- 飼主心態:誤以為烏龜討食就是餓了,過度關愛導致過度餵食。
- 空間不足:飼養箱或水池太小,限制了烏龜的活動量。
- 餵食不當:餵食頻率過高、份量過多,或提供高熱量、不均衡的食物。

🍽️ 烏龜減肥大作戰!
既然知道了肥胖的嚴重性,那到底烏龜太胖怎麼辦?
1️⃣ 調整餵食策略
這是烏龜減肥最關鍵的一步!請務必拋棄「每天都要餵」的觀念。
龜種 / 年齡 | 餵食頻率 | 餵食量 |
幼龜(一年內) | 每日 1 次 | 約頭部大小 |
成年水龜 | 每 2–3 天 1 次 | 頭部大小或 10–15 分鐘可吃完 |
成年陸龜 | 每週 4–5 次 | 體重的 1–2% |
✅ 餵食小技巧:
- 頭部大小原則:將食物份量控制在約等於烏龜頭部的大小。
- 時間控制原則:觀察烏龜在10-20分鐘內能吃完的量,吃剩的立即撈除。
- 切忌激烈斷食:逐步減少份量和頻率,突然完全不餵食可能引發急性脂肪肝。
2️⃣ 改善飲食內容
- 以天然食物為主:烏龜專用飼料為輔,搭配多樣化的天然食材。
- 水龜:可提供小魚、小蝦及深綠色蔬菜。成龜應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比例。
- 陸龜:以高纖維、低蛋白的野菜和牧草為主。
- 避免不當食物:絕對不要餵食生肉、人類加工食品、麵包或乳製品。
3️⃣ 增加運動量
- 大生活空間:提供更大的飼養箱或戶外活動區,讓牠有足夠的空間爬行、游泳。
- 豐富環境:在環境中設置石頭、躲避穴等障礙物,增加牠探索的意願與活動量。
- 鼓勵捕食:對於水龜,可在水中投放少量活餌,讓牠們自行追逐,增加運動量。
常見問題
烏龜可以餓多久?
成年的烏龜代謝緩慢,可以數月不進食,請記住養龜界的至理名言:「沒有餓死的龜,只有撐死的龜」。
幫烏龜減肥需要多久時間?
烏龜減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需要數月甚至更長的時間。請保持耐心,切勿操之過急。
如果調整飲食後烏龜還是過胖,該怎麼辦?
如果你已經嚴格控制飲食並增加運動量,但肥胖問題仍未改善,建議諮詢專業的特寵獸醫。
最新文章
- All Posts
- workout
- 寵物
- Back
- 狗
- 貓
- 鳥
- 魚
- 爬蟲
- 兔